鱼缸水太肥时是酸性还是碱性?
首先,我们常说的“水肥”这个词其实是狭义的,在养鱼界里特指水草造景行业里的水草栽培用水。而我们日常生活里接触的水,如自来水、矿泉水甚至地下水等,都是偏中性的PH值(6.5-7.5之间)。而鱼缸所用的底砂一般也有较广的适应性,如青苔石头上生长的藻类多为中性偏碱性的绿藻和褐藻;人工造景常用的砂石是南方沿海的河沙,也是偏中性的。 所以题主说的“水太肥了”应该是指用于水草造景的鱼缸用水而言,当然也包括了养鱼的淡水缸和水族箱。这些鱼缸造景用水,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肯定会逐渐沉淀出一定的营养物质的。如果这个时候不加以注意对水质进行适当调控的话,很容易使水体出现营养过剩而富营养化的现象。 此时水体的pH值是会处于上升状态的,因为酸碱性和水的清浊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和里面所含阴/阳离子的种类有关。当水中的含氮物质被微生物分解后,会主要以NH4+与NO3-的形式存在于溶液当中,而这两种离子都属于弱酸根,会和溶液里面的氢氧根结合形成更稳定的羟基盐,从而降低溶液的碱性。不过这时溶液的PH还是会呈上升趋势。只有当含氮物质被完全氧化之后,才会形成硝酸根离子,再通过硝化反应转化为NO2-,进而由氨水生成NH4Cl,最终随粪便进入土壤被微生物分解利用或随废水进入下水道被处理厂净化。
总之,鱼缸水太肥了(水污染了)时呈酸性或者碱性都只是一种表象,真正要关注的是水中可生化成分的浓度,尤其是含氮物质的含量。如果是刚开始养鱼,鱼缸造景的初期没控制好藻类的生长,导致水体过于“肥”了,可以及时加入光合细菌等微生物菌种进行分解。而如果养殖期间管理不当,或者换水量不足,造成水草过度吸收养分,而鱼儿又没能及时把多余的养分排泄出来,那么水体的富营养化就会形成了。这种情况,除了减少喂食量甚至停食观察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吸附性物质帮助降解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