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里怎么养海鱼?
这个要分2部分讲,一部分是海水成分,一部分是如何培育。 海水成分,其实只要了解几个关键元素就可以了。首先是pH值,海水鱼的适宜生长pH值范围一般在8.1~8.4之间(个别鱼类对ph的耐受性差异可以达3个单位,即从7.6~9.0)。其次是钙、镁离子浓度,一般认为,海水的钙、镁离子浓度以250—300mg/L为宜;低于这个浓度,则会引发某些海洋鱼类发生软骨病(软骨发育不全症),如头孔鲶(Clarias botrus)在低钙环境中就会出现“佝偻病”,表现为背鳍、臀鳍、尾鳍软组织的囊性肿胀,四肢及体表凹陷,脊柱弯曲等。
当然,除了这2种电解质外,还有钠、钾、氯等无机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以及蛋白质、糖类等有机物。这些元素的来源,可以从海水、贝壳类动物(例如螺贝)身上获取,如果培育过程中出现元素失衡现象,可以在水中添加海水微量元素添加剂来调节。 如何培育呢? 首先自然是挑选好合适的鱼。目前海水鱼养殖主要引进的自太平洋海域的鱼类(也有少量来自大西洋的鱼类品种),因为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而大西洋则相对逊色不少。如果想要饲养来自大西洋的海水鱼,则需要额外留意遗传稳定性问题。
其次就是营造近似自然海域的环境了。海水鱼对环境适应性强,但是自然海域环境并不是指海水浓度高的水域,而是指水体中含有丰富有机质、无机盐、悬浮物的水体。养殖用水需要充分曝气,降低水的硬度,同时增加水中溶氧含量,提高饵料生物的密度,提供充足的浮游植物、藻类作为饵料。最后还需要注意控制水温,海水鱼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虽然比淡水鱼稍强,但是不同的海鱼物种对温度的适应性还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海洋鱼类在24℃以下时,其生长发育相对较慢;当水温超过24℃时,鱼体新陈代谢率明显增强,投食量必须随之增加,否则会造成鱼虾饥饿,影响养殖效果。
最后,海水养殖还应该注意病害防治工作。海水鱼由于自身应激性反应较差,所以比较容易生病。应该做好水质监控工作,防止因水质恶化导致细菌、病毒滋生,从而引发的鱼虾病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