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斗牛是什么牛?
中国的斗牛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初,人们将“对博”作为娱乐方式,后发展成竞技项目,盛行于江南一带。 与西班牙的斗牛类似,我国的斗牛比赛也是一头雄性公牛与一位格斗勇士之间的对决。但中国斗牛的“对手”并非真正的野牛角斗士,而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假想敌”——水牛。(水牛是一种性情暴躁的动物,在野外遇到威胁时,会发起攻击) 为使“斗牛”达到逼真的效果,“对手”必须具有野生的冲撞力和猛烈的进攻性;它还得拥有比一般水牛更矫健的身躯和坚韧的耐痛力——这才能经得起人类“骁勇好斗”的反复磨砺。“斗牛”中的“对手”是专门挑选的、通过特殊方式培育的水牛。
据《绍兴志》记载:明万历年间,浙江绍兴知府詹兆蓉以“斗牛”为戏,并为此修建了“斗牛院”。清光绪末年,北京城内也流行过“斗牛”游戏,据说是由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引进的。这些外国人带来的“斗牛”用牛都是经过精心训练的,它们须具备强健的体力、敏捷的反应和强大的攻击力等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斗牛”的形式也逐渐完善。现在的“斗牛”比赛由两名参赛选手和一头“对手”组成。比赛场地中央用两根立柱划分出三个区域:左边设置擂台,供选手进行助威和表演;中间为赛场,“斗牛”就发生在这里;右边是裁判席。
在“斗牛”中,参赛选手穿着防刺背心、戴着手套,并用毛巾或布带扎紧头发。他们站在距“对手”一臂远的距离,向它投去挑衅的眼神,同时发出吼叫,做出进攻的姿势,以此激怒目标,诱使它先发起攻击。
当“对手”朝他们冲过来时,选手应迅速退到护罩内,并在其中操纵机械,让钢刀从特制的“刀刃”上划过。“对手”若被划伤,比赛结束;若“对手”始终无法得手,比赛则继续展开。 “斗牛”用的“敌人”必须是经过特殊培养的雌性水牛。首先,它的“战斗力”须强于普通水牛;其次,它必须能承受多次攻击而不会受伤。 “对手”的个头还不能太大,体高一般在1.2米至1.3米左右,体重不超过600斤。这样,当它与身着特制服装的选手对峙时,才能营造出一种“旗鼓相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