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多肌肉群颤动?
其实,这个问题是关于狗的步态分析的简单介绍—— 作为一只犬类动物,在行走时,它的身体是由四个站姿关节和20个运动关节组成的。这四个主关节分别是大腿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小腿关节(图一)。在这几个主要关节之间,还有若干辅助关节组成骨骼链条进行移动与支撑。这些由多个关节所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不同顺序的组合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步态模式以及动作形式。因此要研究狗的身体结构、步态特征、肢体运动形式及其功能特点就必须将整个狗的身体分为四大运动平面:躯干-下肢运动平面(SFL),躯干-上肢运动平面 (SFH). 下肢-上肢运动平面(HLF) 和上肢-下肢运动平面(HLH)(图二) 这四大基本平面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共同保证了狗正常的躯体运动能力及功能需要。其中SFL和运动平面中的 HLF 是保证狗完成所有复杂动态姿势的基础所在[1];SFH 和 HLH 对 SFL 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 SFH 和 LHF 在运动中则起到保持躯干的直立性和协调四肢运动的作用。
对于人的步行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起步、行进和终止阶段,每一步都包括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支撑阶段和外倾阶段。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长短各不相同但是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紧密并且互不重叠,整个过程循环往复不断重复直至结束。同样地,也可以把狗的步行也划分成这三个阶段:起步/加速期,行进步伐期和减速期。在每个阶段中,它也需要完成三个部分的工作“起步” “前进”和“停止”。不过由于每种动物的步幅和步频存在差异所以它们在各个阶段中所花费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另外由于狗天生具有奔跑跳跃能力所以在其日常活动中很少用到减速或停止环节往往是在起步之后就直接开始迈步然后一直向前走直到遇到障碍物或被主人牵引绳牵拉为止才会停下来故此这一环节通常是被省略掉的。
当狗走路的时候,为了保持身体平衡,每条后腿都会依次迈出,前腿则会同时抬起然后放下以保证身体的重心始终位于两腿之间且始终保持前倾状态。根据这种特殊的走路方式人们将其命名为“步行周期”(walking cycle, WC)[4]。WC包含两个关键步骤一个是前跨步和后跨步另一个则是抬后脚落地前的支撑阶段(图三)。在整个过程中,除了最后一步抬脚落地以外其他几步均属于同侧交替进行的交替步型(alternate stepping pattern, ASP) 或者叫交叉步型crossed stride pattern , CSP )。而最后一跨即为对称步型 symmetric step patten,SSP),该步型的特点在于前后脚的抬落时间几乎完全一致且两后脚在迈步过程中没有进行任何调整因而显得较为呆板缺乏灵活性。
在正常步行状态下,每两次后脚抬落之间会有一次对脚支撑现象发生即在抬后腿之前会有一个对脚支撑点出现然后再将该位置作为下一次换步时的支撑点重新进行下一次跨步动作。这种现象被称为“足踵效应foot-heel effect, FHEE)”。根据对脚支撑点的具体位置不同又可以将其分成三种类型分别为内收(inward)和外展(outward)“外摆”和“内扣”。这四种步态类型的具体表现如图四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CSP 中除了最后一个步态周期为对称步型之外其余均为非对称步型;而在 SS P中所有的步态周期均为对称步型。从图中还可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会使用到CSP而不是更灵活便捷的SSP因为前者可以减少身体重心的上下晃动从而增加其稳定性。但在某些特殊场合下比如当两只狗相距较远或者要跨越障碍时需要采用SSP以确保能及时到达目的地。 而无论哪种步态类型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每只脚在迈步过程中都需要经过一个对脚支撑点这个点是整个脚部运动的中心同时也是维持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